疫情防控优化措施20条出台后,“动态清零”进入“防疫优化”的新阶段,民营牙科产业过往的思考逻辑、成败经验和发展模式,或许都会发生变化。
1.防控优化,兴奋后是彷徨?
11月11日,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《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》,公布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相关措施。
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取消次密接和中风险区认定、缩短密接人群隔离时间、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措施、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,以及严禁随意封校停课、停工停产、未经批准阻断交通、随意采取“静默”管理、随意封控、长时间不解封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。
简而言之,疫情防控优化措施20条,并非放开、躺平,而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、精准性和有效性。
但显然,和之前的动态清零模式相比,新的“防疫优化20条”,是新的疫情形势下的动态清零优化版,其对社会面的防控力度有所减弱。以往长期动态清零而不得的疲劳作战,开始转变为集中资源压平感染曲线,让“群众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”。
20条甫一出台,航空股、医药股就迎来暴涨,群众出行和囤药的意愿高涨。但这一周疫情防控优化出现的感染病例的增多,也使得被静默已久的群众兴奋完后又开始心情复杂起来:放松了是自由多了,但疫情爆发后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咋办?
相信心情复杂的不仅有普通群众,也有牙科从业人员。
对于奥密克戎的毒性大大减弱和防疫措施亟待优化,牙科人和社会各界一样都基本已有共识。但对于防控优化、感染病例增多后的牙科发展趋势,行业似乎都在迷茫和观望,有点随遇而安走一步看一步的意思。
有从业者开玩笑,现在口腔机构业绩不好,还可以说是疫情阴影导致的;今后防控优化可以常态化接诊了,你的口腔机构业绩还是没有起色,就只能怪自己了。
玩笑过后是深思:进入疫情防控精准化的新阶段,中国牙科产业会如何发展?
2.牙科能否顶住疫情冲击?
首先可以预期的是,无论是公立口腔医院还是民营牙科机构,很可能不会再被轻易关门停诊了。无论疫情怎么发展,就是牙医戴着防护面罩甚至穿着防护服,在给牙科患者做抗原阴性检测后就可以接诊,或许是可以预见的情景。
这不是没有先例。4月初上海疫情大爆发,同济大学口腔医院从4月25日起就逐步恢复普通门诊,5月2日恢复专家门诊。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,在确认患者核酸阴性和抗原检测阴性后,按照“一医一患一诊室”原则勇敢接诊,全力满足口腔患者的就医需求。
若是因疫情严重就牙科长时间停诊或限制接诊,那很可能发生人道主义灾难,这已是在英国出现的惨痛教训。两年多的疫情积压了大量牙科患者,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、“报复性接诊”,使得英国公立牙医短时间内流失超过3000人。
现在英国牙科患者预约公立牙医接诊需要排队3年,而私立牙医的高昂诊疗费使得20%的英国人只能自己动手拔牙,或是搭乘飞机出国治疗牙科疾病。
其次,像拔牙、拔牙、根管治疗等严肃医疗,这类“疼痛难忍”的患者,其就医需求较之前可能会得到更好满足,毕竟口腔机构的整体接诊量能也会有所增加。
洗牙等预防医疗可能就会受到更加严重的抑制,毕竟若是社会面阳性增多,以中国老百姓的自律性,非必要不出门的自觉会大大增强。
而消费类牙科客户,如种植、贴面和正畸等意向客户,这些口腔医疗服务项目的变动趋势,不仅取决于客户的就医意愿,也取决于疫情优化时代客户的消费能力。至于疫情优化后居民的消费能力会如何变化,这又是一个新的更大的未知数了。
此外,传统防疫动态清零时代下的牙科连锁机构,其扩张意愿大减,新开门诊速度减慢不少。这一方面是出于“现金为王”保持财务健康的考虑,另外也是由于“资本躺平”口腔投融资放缓的负面作用。
防控优化后,牙科连锁是否会再度成为资本市场的“香饽饽”,也是一个大大的问号。
结 语:
防控优化后牙科会如何发展?一切还都是混沌不可知状态。目前各方一切从业发展趋势分析的前提,是无论阳性数量怎么增加,传统的动态清零防控措施都不会卷土重来——这个命题的真伪,可以说所有产业发展的最大未知数。
按常理判断,开弓没有回头箭,政策层既然已经做出防控优化的新决策,想必也就做好了疫情爆发后的全面预案。牙科人要做的,就是遵从政策意志,要求停诊时坚决停诊,通知复诊时也不畏病毒,做好在疫情常态化环境下常态化经营的准备。